Wednesday, September 29, 2010

[ 心理劇治療。] Episode. 01 概觀




心理劇(Psychodrama)是由J. L Moreno M.D. (1898-1974)所發展出來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依照Kellermann(1992)對於心理劇所整理的一個定義為

『 心理劇是一種心理治療的方法。在其中個案被鼓勵透過戲劇化、角色扮演、繼續自我呈現,去持續和完成他們的行動。使用口語與非口語溝通,演出了許多場景,描繪了過去發生的特殊記憶、未為完成的情境、內心戲、幻想、夢、為未來的冒險所做的準備、此時此地未經預演的精神狀態表達。這些場景若不是接近真實的生活情境,就是內在心理過程的外化。如果需要,其他的角色由團體成員或無生命的物品所扮演。會使用到許多技巧,如角色交換、替身… 』



由上述的整段描述,我想是可以提出來有幾項重點做描述的,由於本次只是對心理劇做一個簡單的概述,其他的內容後續會加以介紹

1. 心理劇本身是一種心理治療,其與一般以談話為基礎的心理治療 (talkative therapy)不同之處在於其強調行動(action)的元素,並不只仰賴語言的素材,同時強調非語言、身體感覺等。

2. 一般的心理劇課本都會提到心理劇的五項要素,在這裡也約略提到,分別為

a.導演(Director):引導主角展演其生命故事的人,他們通常會接受心理治療的訓練,同時
也精熟心理劇的原理,像是角色理論、社會計量等

b.主角(Protagonist):提供其生命故事於心理劇舞台上開演的人。心理劇與其他治療不同在
於,其他的治療學派往往會將尋求協助者稱為個案,但心理劇裡面則將其稱之為主角。

c.輔角(Auxiliaries):心理劇的執行往往是透過團體治療的形式來加以運作。所以,對於
團體成員中那些被主角挑選來扮演主角生命故事中角色的人,我們稱之為輔角。有時候,
導演也會邀請主角從中挑選一個人來扮演自己,這樣的輔角有個特別的名稱,稱之為替身
(double)

d. 舞台(Stage):很簡單的來說,就是進行心理劇的地方,像是團體治療室等地
e. 觀眾(Audiences):心理劇在本質上是團體治療,主要是透過針對主角的問題去進行個別
心理治療,但透過主角的故事,可以勾起其他觀眾內心中相似的議題,透過看劇、之後
的分享,來達到療癒的效果


對於我來說,心理劇本身吸引我的地方,應該正如同第一點所說的,心理劇相較於其他治療取向,是更強調行動、經驗的一種治療學派。在研究所的訓練中,我主要接受的是認知治療或是認知行為治療的訓練。在許多療效評估的研究文獻上再再的為認知(行為)治療對於各心理疾患的效果背書。只是,在實作上,我們也是遭遇到瓶頸。比如說遇到在智性(intellectual)與情緒不一致的個案,我們很難將治療的互動與他的情緒層面作連結,讓他能更真實的與他的問題在一起,最後只是後來變成一種很表面『說說』的形式。


但透過心理劇的技術,可以讓個體完整的把自己投入在其中,讓個體能充分的去覺察自己。這樣經驗性的治療,或許能夠去補足認知行為治療在這部分的某些限制。在數次的心理演劇當中,我也深刻感受到心理劇那種療癒的力量。我想他會吸引我的原因,也正是如同他所強調的,讓我經驗到他的效果,而非只是在理性層面用文獻研究的那些數百顆星星來說服我他有效。



如果你願意去嘗試,為何不找個機會也去體驗一場心靈演劇呢 ?




[ 待續 。 ]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