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August 28, 2011

[ 神經心理學。] 注意力與意識 : I


注意力是我們日常生活中很常被使用的心理學名詞,下面是幾個日常生活中有關於注意力的例子。

★ 卡車司機:『我連續開了好幾天的夜車,昨晚開車的時候一直無法集中精神,專注於前面的路況,差點出車禍。』
★ 學校老師總是抱怨班上的小明上課上到一半就無法專心聽課,開始發呆,神遊四處。
★ 麻將新手在牌桌上,只顧自己手上的牌有沒有湊對,而被其他人罵說:『專心點打牌啦!輪到你了都不知道。』
★ 媽媽 :『我們家小朋友每次寫作業都不專心,寫沒兩三分鐘就爬起來,一下要喝水,一下要吃點心的。』


在中文裡面,注意力的同義字包含了專注、專心、注意、集中精神等等。一般人其實很習以為地認為注意力本身是單一概念,但其實日常生活中所指涉的注意力,心理學家有不同的分類,以下將介紹幾種常見的注意力類型。

一、激發程度 (arousal/alertness)
從上面的第一個關於司機開夜車的例子,其實很適合用來說明第一種注意力的類型—激發程度。這裡的激發程度指的是,個體對於外在環境的注意力,並且是否能立即因應外在環境的改變而立刻做出反應。激發程度往往與我們生理狀態有著密切的關係,像是例子中的司機,因為整個睡眠作息被打亂,因此無法專注突如其來的車況,立即反應而險出車禍。

二、持續性注意力 (sustained attention)

持續性注意力(sustained attention),指的是維持注意力於某件事情上面一段時間。像是第二個例子中所描述的小明,便是在持續性注意力上有所缺陷。在這過程強調對於外在的
環境刺激維持一致的行為反應。也就是說指其涉及對外在活動投入的持續性及一致性。像是上述的例子中即為持續而一致的聆聽老師上課的內容。

三、分配性注意力(divided attention)
當個體同時進行兩種以上的作業,且對於該作業的執行過程中需要注意力的投入時,我們便會稱這樣的注意力為分配性注意力。在分配性注意力的過程當中,很重要的是其涉及到在不同的作業當中,對於注意力的分配情況。在前述打麻將的例子其實就涉及到分配性注意力的使用。因為麻將新手本身在牌桌上,他必須同時進行兩項作業;一為自己手中的牌必須湊對,二為專注其他三人打牌的狀況(如誰打出了什麼牌,誰剛剛碰了哪隻牌等)。所以麻將新手必須將他的注意力分配在自己手中的牌與環顧整個牌局進行的兩項作業,並給予合適的反應。

那麼,怎麼樣可以提升分配性注意力的效能呢?
其中一項便是對於作業內容的熟悉程度。剛剛所提及的例子是麻將的新手,那我們再來看一下那對於牌場上的老手呢? 既然說是老手,想必他們在牌的湊對上、整個牌局進行的掌握勢必相當熟悉,如此一來,對於熟悉的作業所需要投注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少,所以剩餘可利用的注意力,便可以再進行別的作業,如牌桌上的閒話家常 :)

四、選擇性/集中注意力 (selective/ focused attention)

環顧你的四周,其實我們的環境本身充斥著許多的刺激。因此,選擇性/集中注意力本身,便是讓我們能從眾多的刺激中,選擇較為重要的刺激於以注意。在這歷程中同時也涉及到另一個重要的概念,就是抑制。所謂的抑制是指不要去注意或是不要被不重要的刺激吸引注意力,而停下手邊重要的工作。所以,在前面媽媽所抱怨的例子當中,她們家的小朋友在進行家庭作業時(重要的刺激),無法抑制對於外界其他非重要刺激的影響(如點心),而反映出在選擇性注意力上的缺損。

[圖片引自 http://blog.udn.com/arthurnote/4938521]
[待續。]

Wednesday, August 10, 2011

[ 神經心理學。] 導論。



在進行這個主題的分享之前,我想進行對於神經心理學的簡短介紹是必要的。所以在這篇文中主要將簡短介紹神經心理學。

在說明神經心理學之前,我們先對於心理學這門學問進行了解。

什麼是心理學呢? Smith 等人(2003)對於心理學的定義為『一門研究人類行為與心智歷程的科學』。心理學本身細分許多不同的學門,其涉及到以不同的角度或是面向來研究個體的行為與心智運作。像是發展心理學,就是一門來了解個體的行為與心智運作的如何隨著時間變化、發展的學問。社會心理學在於了解個體的行為與心智歷程在人際互動的脈絡下如何被影響。而回歸到本次的主題—神經心理學。顧名思義,這個學科主要在於研究行為與心智歷程與神經系統(特別是大腦)的關係。

因此,神經心理學主要的目的在於研究心理歷程的運作對應至大腦結構與系統間的關係。


而在神經心理學的研究中主要分為兩大取向:

一、認知神經心理學 (Cognitive Neuropsychology)
主要的研究對象為正常的個體或是動物,其著重研究正常大腦中各部位與行為的關係。在認知神經心理學中相當強調以嚴謹的實驗設計來獲得對於大腦及行為間關係的資訊。

二、臨床神經心理學 (Clinical Neuropsychology)
主要研究的對象為腦傷的患者,其著重研究腦傷或大腦疾病對於心理歷程(如注意力、記憶等)的影響,藉以推論大腦與行為之間的關係,以企圖建立起神經心理學的知識;同時來自臨床的資訊,也可進一步回饋以提供臨床上衡鑑與治療上的新知。

也由於這兩種取向的研究,匯集成目前神經心理學的知識系統,而在後續的單元中,你也可以見到同樣的主題,這兩種取向的研究如何提供相關的知識,讓我們了解大腦運作的奧秘。

Reference
Smith, E. E., Hoeksema, S. N., Fredrickson, B., & Loftus, G. (2003). Atkinson and Hilgard's 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 (14 ed.). New York: wadsworth.




[ 待續 ]

Monday, August 01, 2011

[ 神經心理學。] 楔子。


臨床心理師的執照考結束了。

所以,現在開始有一段很長的時間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唸想唸的書。
目前預計會利用這段時間在部落格上比較有系統的分享幾個主題的文章,目前規劃包含神經心理學與心理劇治療兩部分。

就神經心理學的部分,主要是採以John Stirling & Rebecca Elliot (2008) 所著作的"Introducing Neuropsychology (2nd Ed.)"的內容為主要架構,並於相關主題中納入一些在其他書籍中所閱讀的內容做為補充。但基於著作權法的考量,在部落格中的內文分享僅止於書中的重要概念,至於詳細的內容有需要者請參考原著作。該讀本的封面請見下圖

(引自 http://www.neuropsychologyarena.com/introducing-neuropsychology-9781841696546)


在主題分享的架構編排上,有別於其他神經心理學教科書習慣以大腦四個葉(lobe)的架構為主來介紹其相關的功能(這也是我選擇這本教科書作為研讀的首要考量),本次的主題分享主要是以功能為主軸來介紹各功能所對應到的大腦區域,現在預計介紹的主題如下 :

◆ 注意力與意識
◆ 記憶
◆ 語言與大腦
◆ 執行功能
◆ 情緒與動機
◆ 大腦功能的側化
◆ 視覺,物體辨識與空間運作


[ 待續。]